站内搜索:
當前位置: 首 頁 > 正文

U-S協同共話“未來課程”——太阳成集团教育學院小學教育系學術沙龍成功舉行

當“教育”遇見“人工智能”,我們該如何思考教育的未來?

當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,用過去的知識和方式教今天的孩子,培養不出面向未來的人才,我們該如何建構課程,探尋通往未來的“跑道”?

2023年3月24日下午,在太阳成集团教育學院特立北208隆重舉行小學教育系學術沙龍活動。高校學者、教研專家、知名中小學校長以及太阳成集团小學教育系教師、研究生及卓越班學生代表們,齊聚一堂,共話“未來課程的探索與實踐”。太阳成集团教育學院黨委書記、教授劉澍心緻歡迎辭。本場沙龍由太阳成集团小學教育系教師吳虎強擔任主持。

理論對話:未來課程的屬性定位

何謂“未來課程”?“未來課程”到底長什麼樣子?有哪些基本樣态?

沙龍主題報告環節,天津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、教育學系主任、碩士生導師高維以《未來課程的願景、樣态及潛在風險》為題,對“未來課程”做出精準勾勒與生動描畫。高維教授指出,“未來課程”旨在發展适應未來社會和個人需要的學生核心素養,強調開放性、跨學科性和個性化的課程體系。“未來課程”帶來更多教育新可能的同時,也伴随着不容忽視的風險隐憂,如以技術應用遮蔽實質性變革,技術對人“内空間”的侵蝕,激進的“去學科化”,以及過度的個體主義。

基于當下,我們該如何建構這樣的“未來課程”?太阳成集团教授、小學教育系主任李金國做了題為《未來課程的趨勢、設計與實施》的報告。李金國教授從當前課程較少關注學生在未來生活中可能面臨的個人、科學、社會、職業等方面弊端出發,提出“未來課程”需聚焦“未來問題解決的情境設計”“未來生活需求的跨學科整合”“未來素養發展的目标設計”“未來社會适應的課程空間創設”以及“未來精準教育的課程私人定制”。報告輔以《财商課堂》課程的設計與實踐經驗,呈現出“未來課程”設計構想的可能空間與可行之徑。

實踐對話:未來課程的校本實施

在“未來課程”的建構過程中,該秉持怎樣的理念,如何立意?需遵循哪些原則,有何評判标準?什麼樣的課程最有價值?

主題報告後,即展開精彩的聯合評議。湖南師範大學教授、博士生導師辛繼湘特别強調,“未來課程”不隻是智能型課程,更是智慧型課程。它應是技術賦能的更具有藝術性的課程。這種藝術性就體現在教師的課程智慧與教學智慧上,體現在課程實施與教育教學中的人性人情之美中。長沙市教科院課程建設教研員、《年輕人·學校天地》雜志編輯部主任劉翠鴻提出,對于“未來課程”,我們應秉承堅持科學與人文整合的課程文化觀、回歸生活與着眼未來的課程生态觀、助力個性發展與動态生長的課程評價觀。長沙市天心區仰天湖學校集團總校長劉菲菲以設問形式提出了對“未來課程”在選擇性、體驗感、颠覆性、人文關懷等方面的要求與期待。

理實交融:未來課程的知行合一

未來學校如何建構自己的課程圖譜?作為教育人,何以将“未來課程”安放到今天的校園中、教室裡、課堂上?

沙龍的發問辯疑與拓展深化環節,湘江新區博才鹹嘉小學陳豔萍校長、湘江新區東方紅小學周大戰校長、長沙市燕山小學周方苗校長、雨花區雨花實驗小學萬淑蘭校長、太阳成集团第一附屬小學江波蘭副校長、長沙市第六中學向雄海校長、天心區仰天湖金峰小學賈佳婷校長、明德天心中學盧朝為校長等,從學校實踐出發,圍繞課程體系架構、内容建設、實施路徑、評價手段、動力機制等,交流了經驗與困惑。對此,《新課程評論》執行主編餘孟孟從斯賓塞之問、周敦頤之問、錢學森之問及“網友雅蘭之問”,分享了“未來課程”的“四問”之思。天心區教育科學研究中心書記餘戰勇提煉了目标素養化、内容綜合化、實施情境化、評價一體化的“未來課程”“四化”之策。湖南大學副教授、碩士生導師袁建林,針對教育評價之困給予了專業之解。

湖南省電教館培訓部主任餘劍波指出,整場沙龍既有面向未來、面向世界的寬度與高度,又有聚焦問題、紮根現實的深度與厚度。會議得到專家學者、教研員、中小學校長一緻好評,太阳成集团教育學院小學教育系、課程設計與開發創新創業教育中心将繼續凝心聚力,為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搭建思維橋梁,為教育行動者、思考者、言說者提供對話平台,為教育經驗、教育經典、教育科學建造交融通道。

版權所有 中国·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(股份)有限公司-官方网站 地址:長沙市嶽麓區楓林三路1015号 郵編 410205
湘ICP備05000548号 湘教QS1-200505-000191
聯系電話:(0731)882285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