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深入推進課程思政建設,傳承紅色文化精神,3月11日下午,人文藝術教育系舉辦“紅色課程思政專題學習彙報會”。活動以“講好紅色故事、傳承紅色基因、赓續紅色血脈”為主線,李晖旭、楊昭昭、向芳、何舟四位教師結合專業特色,通過多元藝術形式呈現了四堂别開生面的紅色課程思政主題講座,全系教師共同參與學習。
講好紅色故事:以聲傳情,激蕩信仰力量
李晖旭以“講好紅色故事”為主題,通過情景化講述與多媒體演繹,再現了“師生一起上”等經典紅色故事。她提出:“紅色故事不僅是曆史的記憶,更是精神的火炬。我們要用聲音的溫度傳遞信仰的力量,讓青年學生在共情中感悟初心使命。”現場師生沉浸于聲畫交織的紅色叙事中,深刻體會到革命先輩的理想與堅守。
讀一篇紅色文章:以文載道,厚植家國情懷
楊昭昭以“讀一篇紅色文章”為題,帶領大家品讀舒婷的《祖國啊,我親愛的祖國》。通過朗誦、批注與互動解析,她剖析了紅色經典中蘊含的家國情懷與革命樂觀主義精神。“文字是思想的載體,紅色文章中的每一句話都是跨越時空的對話。”楊老師鼓勵學生從經典中汲取精神養分,将個人理想融入民族複興偉業。
經典紅歌串聯百年黨史:以歌叙史,唱響時代強音
向芳創新打造《經典紅歌串聯百年黨史》講座,以《十送紅軍》《黃河大合唱》《春天的故事》等歌曲為脈絡,通過音樂賞析、曆史解讀與集體合唱,生動展現中國共産黨百年奮鬥曆程。她指出:“紅歌是黨史的‘聲音檔案’,旋律中流淌着人民的心聲與時代的脈搏。”現場師生在激昂的歌聲中重溫峥嵘歲月,感悟紅色音樂跨越時空的精神感召。
深挖紅色文化中的美學價值:以美育人,賦能思政課堂
何舟以“弘揚優秀文化 落實課程育人 培育卓越教師”為題,結合師範專業特色,提出“紅色文化+藝術教育”融合育人路徑。她展示了學生創作的紅色主題剪紙、戲劇片段等實踐成果,強調:“作為未來教師,既要深挖紅色文化中的美學價值,更要在教學實踐中厚植育人情懷,讓思政課有深度、有溫度、有共鳴。”課程案例引發大家對“課程思政”創新模式的深入思考。
本次紅色課程思政專題學習以人文藝術為紐帶,将紅色基因融入專業教育,實現了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同頻共振。大家紛紛表示,通過多元藝術形式的學習,不僅深化了對黨史的理解,更增強了文化自信與使命擔當。人文藝術教育系主任易文穎在總結中表示,未來将持續推進紅色文化資源與專業教學的深度融合,培育兼具家國情懷、藝術素養與育人能力的卓越教師,為新時代思政教育注入人文藝術的鮮活力量。
撰稿:胥娟 一審:唐文傑 二審:李宣平